修行人修行久了,就会形成习惯,每天都泡在佛法的环境里面,会腻,就没感觉了。就像小孩子喜欢吃某样东西,整天吃,吃多了,就腻了。
小孩子为什么会吃腻了呢?他是用贪心去吃,只要是贪心,就肯定会吃腻。他吃东西的动机有问题,不是为了身体的正常营养,而是为了口舌之乐,喜欢那个味道。
同样,修行,是为了让我们体现人生的价值,为人为事为物去奉献,如果修行是为了名利,基于贪心,到时候就会修不上去,就如同小孩子吃同样一个零食,最后他就会修腻了,觉得没意思。
所以,修行的发心要清净,不清净就要及时调整,才能修下去,否则到后面就修不下去。
护持佛法也是一样,都不能带着功利心。真正的修行应该是这样的:要认识到做任何事情,都不是为谁做,而是“应该这样做”,这个很重要。
《金刚经》里面叫做没有能为别人做的人,也没有被别人服务的人。能、所,一个是能,能服务的人;一个是所,所要服务的人。比如说师父能为弟子服务,弟子能为师父服务,也没有能服务的人,也没有所服务的人,就是能所双亡,能所双亡就是性空寂,也没有能所这回事了,三轮体空,就是清净、圆满!
所以说,无论是修行还是护持,都要有清净的发心,向向名利,就无法悟道,一心向道,就一定开智慧。
(来源:网易佛学 作者系当阳玉泉禅寺方丈)
腾讯 |新华网 |人民网 |和讯网 |央视网 |大楚网 |荆楚网 |武汉热线 |汉网 |新浪湖北 |新华湖北 |人民湖北 |东方财富网 |南方周末 |21世纪经济报道 |中国经营报 |经济观察网 |红网 |凤凰网 |高端传媒 |新浪微博 |第一财经网 |新浪商业地产 |湖北法治经济研究 |京东商城 |搜狐 |网易 |新浪 |